谁能接近主奎师那
解答: 每个人都可以崇拜奎师那。并没有规定只有某一类人——婆罗门、弃绝者、贞守生或印度教徒——才能参与。不,奎师那对所有人开放。《博伽梵歌》(9.32)中说:“帕尔特啊,即使出生低贱的人,只要投靠我,也能接近我。”奎师那甚至对出身低微的人也敞开怀抱。一个人只需采用接近他的方法——即放弃感官享受,并实践奎师那知觉的净化过程。
圣奎师那的话语中并没有规定这些奉献者必须出现在特定的种姓、信仰、肤色或国家的界限内。相反,他们可以也确实出现在任何地方,不受种姓、信仰、肤色或国家的限制。因此,每个人,无论他是谁或来自哪里,都有资格成为圣奎师那的奉献者。为了证实这一点,《博伽梵歌》中至尊人格首神说道:“普瑞塔之子啊,即使是那些缺乏信仰、出身低微的人——包括堕落的妇女、职业娼妓、无知的体力劳动者或商人——只要他们以奉献服务投靠我,都能达到完美境界,进入神的国度。”换句话说,如今在缺乏信仰的社会中盛行的不公正的种姓制度,并不是接近绝对人格首神圣奎师那的障碍。
圣奎师那亲自阐述了一个真实且普遍的种姓制度的基本原则。四个社会阶层——婆罗门(祭司和知识分子)、刹帝利(管理者和士兵)、吠舍(商人和农民)以及首陀罗(劳动者)——是由他根据这些阶层的成员在自然形态下通过行为所获得的品质而设立的。因此,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奎师那是全世界种姓制度的制定者,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祂并非其制定者。也就是说,祂并非那种专制且不自然的种姓制度的制定者,在这种制度中,无信仰者根据一个人的出身来决定他的地位。相反,祂创造的种姓制度是普遍适用的,是自愿和自然的,是以个人的品质和能力为基础的。
四个社会阶层的制度从来不是基于世袭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在人们的世俗、实际资格和工作方面是普遍适用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的分类绝不是根据一个人的偶然出生来决定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仅仅因为他是一位著名医生的儿子而成为一名医生一样。
当我们被条件化时,我们放弃了原本的固有地位,柴坦尼亚·玛哈帕布将其描述为永恒服务奎师那的地位。但只要我们投身于服务主,我们就会立即获得解脱。无需经过任何初步过程。将感官用于服务主的行为本身就是解脱的证明。 这种解脱对所有人开放。在《博伽梵歌》中,奎师那并没有对阿诸那说:“只有你可以接近我并获得解脱。”不,主对所有人开放。当祂说 “放弃一切其他职责,皈依于我”时,祂不仅是对阿诸那说的,而是对所有人说的。阿诸那是最初的目标,但实际上,《博伽梵歌》是为所有人、为全人类而讲述的,因此每个人都应从中受益。 奎师那的公正被比作太阳。太阳不会考虑:“这是一个穷人,这是一个低种姓的人,这是一头猪。我不会把阳光分给他们。”不,太阳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人们只需善加利用。阳光普照,但如果我们关上大门,让自己置身于黑暗中,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同样,奎师那无处不在,奎师那属于每个人,只要我们放下,奎师那就准备接纳我们,无论身份高低。没有任何限制。人们可能会区分低等阶级和高等阶级,但奎师那说:“帕尔特啊,即使那些被认为出身低贱的人,只要投靠我,也能回归家园,回归神性。”(《博伽梵歌》9.32)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觉悟的追寻》,第52页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2年版),《神圣之讯》,第50页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昆提女王的教导》,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