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Puruṣa-avatāra(普鲁沙化身)。

解答: 《博伽梵歌》指出,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通过扩展祂的完整部分来维持这些物质宇宙。因此,这种 puruṣa(普鲁沙) 形态正是该原理的证明。至尊人格首神的原始形态Vāsudeva(伐苏提婆), 或主奎师那,以国王伐苏提婆或国王难陀之子的身份而闻名,祂具备全部的财富、能量、声望、美丽、知识和出离。祂的部分财富以无人格的 Brahman(梵) 形式显现,部分以 Paramātmā(超灵) 形式显现。这种 puruṣa 形态的至尊人格神 Śrī Kṛṣṇa(奎师那),正是主的最初 Paramātmā 显现。在物质创造中有三种 puruṣa 形态,这里提到的称为 Kāraṇ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因果之海的毗湿奴),是三者中的第一位。其他两位分别是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因海的毗湿奴)和 Kṣīr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乳海的毗湿奴),我们将依次了解它们。无数宇宙从 Kāraṇodakaśāyī Viṣṇu (卧于乳海的毗湿奴)的毛孔中生成,而在每一个宇宙中,主都会以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 (卧于因海的毗湿奴)的形式进入。

《博伽梵歌》中也提到,物质世界在特定的时间间隔被创造,然后又被毁灭。这种创造和毁灭完全取决于至高意志,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受限灵魂,即永恒受限的众生。这些永恒受束缚的灵魂具有个体意识或自我,这促使他们追求感官享受,而这在本质上是他们无法获得的。 主是唯一的享乐者(puruṣa),而所有其他存在都是被享受者(prakṛti)。众生是被支配的享受者。但永恒受限的灵魂,因遗忘了自己的本性地位,而产生了强烈的享受欲望。物质世界为这些受限的灵魂提供了享受物质的机会,同时也给予他们认清自己真实本性地位的机会。那些有幸领悟真理,并在无数次物质轮回后臣服于婆薮天莲花足下的众生,将与永恒解脱的灵魂相聚,并被允许进入至高神的国度。
在此之后,那些幸运的生命体再也不需要回到偶发的物质创造循环中。但那些无法领悟自己本性真理的生命体,在物质世界毁灭时,会再次融入 mahat-tattva(摩诃本体) 中。当物质世界再次被创造时,这mahat-tattva(摩诃本体)将再次释放。其中包含所有物质显现的成分,包括受制约的灵魂。从根本上看,这个 mahat-tattva (摩诃本体)被分为十六个部分:五种粗物质元素和十一种作用与知识感官工具。它就像晴空中的一朵云。在无限广阔的灵性天空中,Brahman(梵) 的光辉普照四方,整个系统都闪耀着灵性的光芒。而 mahat-tattva (摩诃本体)则聚集在这无限灵性天空的某个角落。被 mahat-tattva 覆盖的部分称为 material sky(物质天空)。这片被 mahat-tattva (物质天空)覆盖的灵性天空只占整个灵性天空的微不足道一部分,但在其中却包含着无数的宇宙。所有这些宇宙是由 Kāraṇ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因果之海的毗湿奴,也称为摩诃毗湿奴 Mahā-Viṣṇu) 共同产生的,祂仅通过投以目光就能使物质天空受孕,创造出无数的宇宙。

第一位 puruṣa(普鲁沙) 是 Kāraṇ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乳海之海的毗湿奴)。从祂的毛孔中涌现出无数的宇宙。在每一个宇宙中,puruṣa 以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因海的毗湿奴)的形式进入,祂安卧在宇宙的一半空间中,这部分空间被祂身体流出的水所充满。从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 (卧于因海的毗湿奴)的肚脐中生出一根莲花茎,莲花的花苞是 Brahmā(梵天) 的诞生地。梵天是所有生命的始祖,并且是所有众神工程师的领袖,这些工程师们致力于宇宙秩序的完美设计与运作。 在莲花茎中有十四个行星系统层次,地球行星位于中间。向上有其他更好的行星系统,最顶层的系统被称为梵界或真实界。在地球所在行星系统以下,有七个更低的行星系统,这些地方居住着 asuras(阿修罗) 等其他物质主义生命体。从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 (卧于因海的毗湿奴)还有 Kṣīr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乳海的毗湿奴) 的扩展,祂是所有生命体的共同 Paramātmā(超灵)。祂被称为哈利,宇宙中的所有化身都是从祂扩展而来。

因此,总结而言,puruṣa-avatāra(普鲁沙化身) 以三种形态展现:第一是 Kāraṇ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因果之海的毗湿奴),祂在 mahat-tattva(摩诃本体) 中创造出所有物质成分的总和。第二是 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因海的毗湿奴),祂进入每一个宇宙之中。第三是 Kṣīrodakaśāyī Viṣṇu(卧于乳海的毗湿奴),祂是每个物质对象(有机或无机)的 Paramātmā(超灵)。任能够了解至尊人格神这些完整显现的人,便是真正认识神的人。如此认知者将超越生死老病等物质束缚,这在《博伽梵歌》中得到了确认。此 śloka(偈颂) 总结了 Mahā-Viṣṇu(摩诃毗湿奴) 的原理:摩诃毗湿奴凭祂自己的意愿安卧在灵性天空的一部分,躺在 Karana Ocean(因果之海) 上。祂注视物质自然,立刻便创造出 mahat-tattva(摩诃本体)。被主的力量所激发,物质自然立即产生无数宇宙,就像种子种下后,树便长出无数果实。世间万物皆有其因,因此,因果海被称为因果之海。因为 karana 的意思是“原因”。我们不应愚昧地接受无神论的创造理论。《博伽梵歌》中描述了无神论者的观点:他们否认造物主,却无法提出合理的创造解释。没有 puruṣa (男性或享乐者)的力量,物质自然无法单独创造,就像 prakṛti(女性或自然) 若没有 puruṣa(男性或享乐者) 的连接,便不能孕育生命。男性使之受孕,女性则负责生产。 我们不应该期待从山羊脖子上的肉袋中获得牛奶,尽管它们看起来像乳房的乳头。同样,我们不应该期待物质成分有任何创造力;我们必须相信使物质自性受孕的神我的力量。因为主渴望进入沉思,物质能量立刻创造出无数宇宙,祂在每个宇宙中安卧,由祂的意志立刻创造出所有行星和宇宙设施。主拥有无限的力量,祂能凭完美计划自由行动,尽管祂本身无须亲自做任何事。没有人比祂更伟大,也没有人与祂平等,这是《吠陀经》的结论。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圣典博伽瓦谭》,第一卷,第三章——第1节和第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