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撰写了《吠陀经》,它们是什么时候写成的?
解答: 世界上的经典分为两类,一类是主直接给予的,另一类是圣人编撰的。为了具有权威性,圣人的著作需要符合主直接给予的原始经文。如果没有这种参考依据,这样的陈述就会被拒绝;因为每个人都有四种缺陷:(1)会犯错误,(2)会受幻觉,(3)有欺骗他人的倾向,(4)感官有限且不完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吠陀文献都表现出这两种经典的划分。
吠陀文献同样分为 śruti(圣启经典) 和 smṛti(圣传经典)。直接由神所赐予的经典被称为 śruti(圣启经典)。在听到这些知识后,圣贤们根据 śruti(圣启经典)写下他们的体悟,这些著作被称为 smṛti(圣传经典)。Vedas(吠陀经典) 最初是由至尊主亲自在梵天(Brahmā)的心中宣说的,梵天是物质宇宙中的第一个生命体。
因为吠陀知识被称为 śruti(圣启经典),这表明它是通过耳闻(听闻)来学习的。因此,吠陀知识必须通过听闻从更高的权威那里接受。在过去的时代,人们非常聪明。他们的记忆力极其敏锐。弟子们只需从灵性导师那里听一次,就能记住一切。因此,在那些时代,没有必要以书面形式保存吠陀经。然而,毗耶娑预见到,在当前的卡利时代(争吵和误解的时代),人们处于科技的噪音干扰中,会变得不那么聪明,记忆力极其短暂。因此,大约5000年前,他为了这个时代所有求知的灵魂的利益,将吠陀经编撰成书面形式。他以书籍的形式留下了所有吠陀知识,如《往世书》、《吠檀多》、《摩诃婆罗多》和《圣典博伽瓦谭》。
吠陀实际上意味着知识,而《吠檀多》意味着知识的终点,即认识至高人格神首奎师那主。《博伽梵歌》是所有吠陀知识的精华。它是由至高人格神首奎师那亲自对祂亲密的朋友和弟子阿周那所说。《圣典博伽瓦谭》是所有吠陀文献的成熟果实。它是生命的最高完善,是奎师那主的化身。它描述了主无限的超然品质。
引用: A.C. 帕布帕德(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奎师那意识的科学基础》(2012年版),第43页
A.C. 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奉爱甘露》(2011年版),第51页
拉萨曼达拉·达斯所著《伊斯兰教与吠陀经 – 失落的和谐》(2014年版),第111、112和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