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周那是《博伽梵歌》的传承媒介,而他的孙子帕里克希特则成为了Bhāgavatam(《博伽梵往世书》)的传承媒介。

解答: 至尊主对祂的纯粹奉献者如此仁慈,祂会在适当的时候召唤这些奉献者到祂身边,从而为奉献者创造吉祥的境遇。国王帕里克希特是主的纯粹奉献者,他本不应该感到极度疲惫、饥渴,因为主的奉献者从不会被这些身体需求所困扰。但是根据主的意愿,即使这样的奉献者也可能表现出疲惫和口渴,这只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他放弃世俗活动的情境。 一个人必须放下所有世俗关系的执着,才能回归 神的本源。因此当一个奉献者过度沉迷于世俗事务时,至尊主主会创造一个情境来引发他们的淡泊。即使奉献者忙于所谓的世俗事务,至尊主也从不会忘记他的纯粹奉献者。有时他会制造一个尴尬的处境,让奉献者不得不放弃所有世俗事务。奉献者能理解主的暗示,而其他人则会认为这是不利和令人沮丧的。Mahārāja Parīkṣit(帕利克希特王) 被主 Śrī Kṛṣṇa(奎师那) 拣选为揭示 Śrīmad-Bhāgavatam(《博伽梵往世书》) 的媒介,正如其祖父 Arjuna(阿周那) 曾是 Bhagavad-gītā(《博伽梵歌》) 的传达者。如果不是因为主的意愿,阿周那陷入对家庭情感的迷惘,《博伽梵歌》就不会由主亲自讲述,以造福世人。同样地,如果帕里克希特大帝此刻没有感到疲惫、饥饿和口渴,Bhāgavatam(《博伽梵往世书》)就不会由至高权威——圣者苏卡戴瓦·戈斯瓦弥宣讲。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圣典博伽瓦谭》,第一卷,第十八章——第24节和第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