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经》与《往世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解答: “吠陀”这个词意味着由主直接启示的知识。最初只有一部《吠陀经》,《夜柔吠陀》,所有的诵咒与解释性和历史性文本都在一个整体中。为了容易找到特定主题,高度合格的毗耶娑将《吠陀经》分成了四部分。《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夜柔吠陀》和《娑摩吠陀》的真言分成四个部分正如《圣典博伽瓦谭》12.6.50 所述”。他没有创作新的作品,他只是对精华部分进行了编纂和浓缩。
《往世书》是从原始《吠陀经》衍生出来的。它们忠实于《吠陀经》,也被称为补充性的吠陀文献。因为有时在原始《吠陀经》中,主题对普通人来说太难理解,《往世书》通过使用故事和历史事件来简单解释这些内容。《奥义书》称它们为第五部《吠陀》。五千年前,毗耶娑编撰了《往世书》。他并没有创造《往世书》和历史记载。毗耶娑被认为是一个传递者,而不是作者。
引用: A.C. 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采坦尼亚尊者的教诲:金色化身》(2012年版),第305页
拉萨曼达拉·达斯所著《伊斯兰教与吠陀经 – 失落的和谐》(2014年版),第111、112和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