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执着于这个物质世界的呢?

解答: 人类的生活就像一列火车,头等车厢虽然舒适,但如果火车不朝着目的地前进,那么拥有空调车厢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代文明过于关注如何让物质身体感到舒适,却对生命真正的归宿——回归神圣的本源——毫无认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坐在舒适的车厢里,而应该关注列车是否正在朝着真正的目的地前进。若只是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却忘记生命最根本的需求——恢复失落的灵性身份,那么最终将一无所获。人类生命的舟船本应驶向灵性的彼岸。

不幸的是,这个身体被五条坚固的锁链束缚在尘世的意识之中,这五条锁链分别是: (1) 由于对灵性事实的无知,而对物质身体产生的执着、 (2) 由于身体上的血缘关系,而对亲属产生的执着、 (3) 对出生地的执着,以及对房屋、家具、地产、财产、商业文件等物质财富的贪恋、 (4) 对物质科学的执着,由于缺乏灵性的光明,物质科学始终充满谜团, 以及 (5) 对宗教形式和圣洁仪式的执着,却不了解至尊人格神首或祂的奉献者才是使这些仪式真正神圣的源泉。这些执着就如同锚,将人类生命之舟牢牢固定。《博伽梵歌》第十五章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将它们比作一棵深深扎根于大地的榕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树的束缚越来越深。想要连根拔起如此强大的榕树是极其困难的,但至尊主提出了如下的方法:“这个世界中的人无法看清这棵树的真正形态,也无人能知晓它的终点、起点或根基所在。然而,唯有通过坚定的决心,手持‘超然无执’之利斧,方能将这棵树斩断。如此一来,人便应寻求那个一旦到达便永不再回的境地,并在那里向那位至尊人格首神投降,因为祂是万物之源,自亘古以来万物皆依存于祂。”(《博伽梵歌》15.3-4)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自我觉悟的科学》,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