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主奎师那没有创造任何宗教,那么为什么《博伽梵歌》谈论种姓制度?
解答: 在《博伽梵歌》中奎师那说:”catur-varnyam maya srstam guna-karma-vibhagasah”:”我根据他们的品质和工作创造了四种人的分类。”(博伽梵歌 4.13) 例如,你可以理解社会中有工程师和医生。你会说他们属于不同的种姓吗——一个属于工程师种姓,另一个属于医生种姓?不会。如果一个人在医学院获得资格,你就接受他为医生;如果另一个人有工程学位,你就接受他为工程师。同样,《博伽梵歌》定义了社会中的四类人:一类高度智慧的人,一类管理者,一类生产者,和普通工人。 这些分类是自然的。例如,一类人非常聪明。但要真正达到《博伽梵歌》中描述的一等人的资格,他们需要接受训练,就像一个聪明的男孩需要在大学接受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因此,在奎师那意识运动中,人们正在接受训练,学习如何控制头脑,如何控制感官,如何变得诚实,如何在内外都保持清洁,如何变得智慧,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以及如何获得神的意识。这个运动并不是在引入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中,任何出生在婆罗门家庭的人自动成为婆罗门。他可能有五等人的习性,但因为出生在婆罗门家庭就被认为是一等人。这是不被接受的。一个人被认可为一等人是因为他接受了婆罗门的训练。不管他是印度人、欧洲人还是美国人,不管出身高低都没关系。任何聪明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养成一等人的习性。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自我实现的科学》,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