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上师?为何拥有上师至关重要?我们应如何寻求上师?
解答: 如果你想了解灵性知识,就必须去寻找 guru(古鲁,灵性导师)。“guru” 一词的意思之一是 “重量” ,因此 guru 是 “知识深厚之人”。那么,这种知识是什么?在Kaṭhopaniṣad 《迦托奥义书》解释道:srotriyam brahmanistham [MU 1.2.12] 。Srotriyam意味着”通过听闻吠陀经典、天启经典而获得知识的人”,而“brahma-nistham”指的是已经实现了梵,或更确切地说是超越梵的薄伽梵,即至高人格神首的人。 这便是上师的资格,一个人必须必须从师徒传承中听闻。 正如主奎师那在《博伽梵歌》中所说:evam paramparā-prāptam(Bg. 4.2)——”这知识是通过师承体系传授的”。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取正统的超然知识,而非自行杜撰的学说,那么他必须通过师承体系来接受知识。上述srotriyam一词的另一个含义是”从上师传承中的那里听闻的人”。这种听闻的结果将是brahma-nistham,”他坚定地固守在对至高人格神首的服务中”。他没有其他事务。
这些是真实上师的两个主要资格。他不需要是一个有M.A.、B.A.或Ph.D.学位的非常博学的学者。他只需要从传承中的权威那里听闻,并且固守在奉献服务中。
经典说”saksad-dharitvena samasta-sastraih”:上师如同神一般。当我们向上师致敬时,我们是在向神致敬。因为我们试图获得神的意识,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神的代表向神致敬。在所有经典中,上师都被描述为如同神一般,但上师从不说”我是神”。弟子的职责是向上师致敬,就像向神致敬一样,但上师从不认为”我的弟子给予我与神同样的尊敬,因此我已经成为神。”一旦他这样想,他就变成了一条狗而不是神。
真实的上师是神的代表,他只谈论神,别无他话。真实的上师对物质生活没有兴趣。他只追求神,仅此而已。不管上师是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还是印度教徒,如果他单纯地代表神说话,他就是上师。例如,耶稣基督,他劝导人们说:”试着去爱神。”任何人——不管是谁——无论是印度教徒、穆斯林还是基督徒,如果他能说服人们去爱神,他就是上师。这就是检验标准。上师从不说”我是神”或”我会让你成为神。”真实的上师说:”我是神的仆人,我也会让你成为神的仆人。”上师如何着装并不重要。如采坦尼亚·玛哈帕布所说:”任何能传授关于奎师那知识的人都是灵性导师。”真实的灵性导师只是努力让人们成为奎师那或神的奉献者。他没有其他事务。
因此毗湿瓦那塔·查克拉瓦提说:”kintu prabhor yah priya eva tasya”。因为上师是神最亲密的仆人,我们给予上师与神同样的尊敬。神永远是神,上师永远是上师。从礼节上说,神是可崇拜的神,而上师是崇拜者神。因此上师被称为帕布帕德。prabhu这个词意味着”主”,pada意味着”地位”。因此prabhupada意味着”接受了主的地位的人”。这与saksad-dharitvena samasta-sastraih的含义相同。
《博伽梵歌》中奎师那主给出了接近上师的方法:”tad viddhi pranipatena pariprasnena sevaya”。”一个人必须向上师致敬、向他请教并服务他”。如果你只是带着挑战的心态去问灵性导师问题,却不接受他的指示也不提供服务,那么你就是在浪费时间。这里使用的词是pranipatena,意思是”毫无保留地致敬”。因此,接受超然知识是基于这种完全的归顺。这就是为什么奎师那后来说:”sarva-dharman parityajya mam ekam saranam vraja”:”放弃一切,只归顺于吾”。就像我们必须归顺于奎师那一样,我们也必须归顺于奎师那的代表——灵性导师。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觉悟的追寻》,第74页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自我觉悟的科学》,第67页和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