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灵性之爱?

解答: 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性的结合被认为是最高的结合,最大的快乐,尽管它只以扭曲的形式存在。然而,没有人能够想象在灵性世界中也存在性的结合。在整个世界的任何神学中都找不到这样的概念。采坦尼亚·玛哈帕布给出了关于我们与至高人格神首结合的最完美信息。在其他的宗教生命观中,神最多被视为父亲或母亲。然而,采坦尼亚·玛哈帕布告诉我们,人甚至可以与主有性的结合。 这个信息是采坦尼亚·玛哈帕布独特的贡献。这是采坦尼亚·玛哈帕布第一次给出的信息:一个人可以把至高人格神首当作自己的丈夫,当作自己的爱人。这在罗陀-奎师那的崇拜中是可能的,但没有人,尤其是非人格论者,能够理解罗陀-奎师那。非人格论者没有这种概念;他们甚至无法理解神有形态。但采坦尼亚·玛哈帕布说,神不仅有形态,祂还有性生活。这是采坦尼亚·玛哈帕布最高的贡献。 根据毗湿瓦那特·查克拉瓦蒂·塔库尔的说法,整个物质世界都是因性生活这个基本原则而运转的。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性是所有活动的中心点;事实上,无论我们转向何处,都能看到性生活占主导地位。因此,性生活并非虚幻;它的真实实相是在灵性世界中经历的。物质的性只是原初的扭曲反映;原初的性存在于绝对真理中。这证实了绝对真理是人格化的这一事实,因为绝对真理不可能是非人格的而又拥有纯粹的性生活的感受。 非人格一元论哲学通过过分强调终极真理的非人格性,间接地助长了可憎的世俗性生活。其结果是,缺乏知识的人接受了扭曲的物质性生活作为一切,因为他们对灵性性行为的真实形式一无所知。在物质生活的病态状态中的性行为与灵性存在中的性行为是有区别的。灵性之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自性的本质地位,另一种是根据对象。当一个人理解了这种生命的真理,但还没有完全清除物质的污染时,他实际上并未处于超然的住所弗里达瓦那,尽管他可能理解灵性生命。然而,当一个人从物质身体的性冲动中解脱出来时,他才能真正达到最高的弗里达瓦那住所。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时,他才能诵念欲望伽耶特利咒和kama-bija咒。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自我觉悟的科学》,第333页;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2年版),《主恰坦那的教导,金色化身》,第288页和第3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