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

解答: 在这个宇宙中,有十四个行星系统,众生以不同的身体形式在不同的行星上游历。根据业力,众生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下层的行星系统被称为Bhurloka (布卢洛卡),中层的行星系统被称为Bhuvarloka (布瓦洛卡),而上层的行星系统一直到宇宙中最高的行星系统梵天洛卡,也被称为Satyaloka (梵天界)。这些行星系统都位于主的身体之上,换句话说,宇宙中的任何生命都与主有联系。那些在太空中旅行的宇航员可以从Śrīmad-Bhāgavatam(《博伽梵往世书》)中了解到,太空中共有十四个行星系统。这些行星系统的位置是从地球所在的行星系统计算的,而地球所在的系统被称为Bhurloka (布卢洛卡)。在Bhurloka (布卢洛卡)之上是Satyaloka (梵天界),在世间之上依次是Svargaloka(谛洛卡)、Maharloka(摩诃洛卡)、Janaloka(贾纳洛卡)、Tapoloka(塔波洛卡)和Satyaloka (梵天界)。这些是七个上层的洛卡或行星系统。同样地,还有七个下层的行星系统,它们分别是:Atala(阿塔拉)、Vitala(维塔拉)、Sutala(苏塔拉)、Talatala(塔拉特拉)、Mahatala(玛哈塔拉)、Rasatala(拉萨塔拉)和Patala(帕塔拉)诸世界。这些行星系统分布在整个宇宙中,宇宙的面积约为20亿×20亿平方英里。现代的宇航员只能离开地球几千英里,因此他们尝试在天空中旅行,就像一个孩子在广阔的海岸边玩耍一样。我们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无数的宇宙,而所有这些物质宇宙只占灵性天空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整个物质宇宙被称为提毗达玛,在它之上是湿婆达玛,湿婆主与其妻帕尔瓦蒂永恒地居住在那里。再往上的行星系统是灵性天空,在那里分布着无数的灵性行星,这些行星被称为毗湿奴界。在这些毗湿奴界之上,还有主奎师那的行星,称为Goloka(戈洛卡)。戈洛卡•弗林达文的规模大于所有物质与灵性行星的总和。那些奉献于奎师那•那罗延扩展形象的信徒可以到达毗耶昆他星球,但到达戈洛卡•弗林达文却非常困难。事实上,只有主柴坦尼亚或主奎师那的虔诚信徒才能到达那个行星。附注:请参考下方的图片,以更清晰地理解宇宙中各行星系统的位置分布。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圣典博伽瓦谭》(《博伽梵往世书》),第二卷,第五章——第38、40和41节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 (2012 年版), 《主柴坦尼亚的教义:金色化身》,第168页
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 (2007 年版), 《主卡皮拉的教义:德瓦胡蒂之子》,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