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之爱与灵性之爱的区别是什么?

解答: 奎师那对祂的弟子阿周那说:“唯有欲望……乃是这个世界上一切吞噬的罪恶之敌。”(《博伽梵歌》3.37)在《吠陀经》的语言中,并没有用来描述现今所谓的“物质爱”的词汇。“欲望” 指的是贪欲或物质欲望,而不是爱。而在《吠陀经》中,真正的爱被称为“prema”,意思是对上主的纯粹之爱。除了对上主的爱之外,不存在真正的爱,只有贪欲。在这个物质世界中,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活动,都是基于性欲的驱使,并因此受到污染,亦即男女之间的吸引。正是因为性生活,整个宇宙才不停地运转——并承受苦难!这是残酷的真相。所谓的“爱”其实只是“你满足我的感官,我满足你的感官”,而一旦这种满足停止,立即就会出现离婚、分离、争吵和仇恨。在这种对爱的错误认知下,社会上发生了无数的问题。真正的爱是对上主奎师那的爱。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的爱寄托在某个他们认为值得的对象上,但问题在于无知,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真正值得他们去爱、能够回应他们爱的至高存在的知识。
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一点,因为缺乏正确的信息。只要你对任何物质事物产生执着,它最终都会让你失望,衰败并给你带来痛苦。这是必然的结果。在物质意识中,我们试图去爱那些根本不值得爱的东西。我们甚至把爱给予猫狗,却没有意识到,在死亡之际,如果我们想起它们,可能会因此在下一世投生为猫或狗。因此,任何不以奎师那为对象的爱都会让人堕落。奎师那或上主并不是某种遥不可及的存在,也不是只有少数被选中的人才能得到的。柴坦尼亚·玛哈帕布告诉我们,在每个国家和每本经典中,都可以找到关于对上主之爱的某些暗示。不幸的是,没有人真正理解什么是对上主的爱。然而,吠陀经典与其他经典不同,它能够引导个人正确地去爱上主。其他经典虽然表面上提倡对上主的爱,却没有提供如何实践的方法,也没有明确定义或描述上主的本质。尽管它们宣称要爱上主,但实际上并不知道如何去执行。奎师那与弗林达文的Gopīs(戈庇们)们之间的爱也是超然的,虽然在外表上看似世俗的情爱关系,但它们之间却有天壤之别。在物质世界中,欲望可能会暂时被激发,但在所谓的满足之后便会消失。而在灵性世界里,Gopīs(戈庇们)们与奎师那之间的爱却在不断增长。这就是超然之爱与世俗欲望之间的区别。由肉身所生的欲望或所谓的 “爱” 与这具肉身一样短暂,而灵性世界中由永恒灵魂所生的爱则是建立在灵性层面之上的,这种爱也是永恒的。因此,奎师那被称为 “常青的爱神” 。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自我觉悟的科学》, 第299, 310 页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2年版),《主恰坦那的教导,金色化身》,第 11, 3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