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时,一个人会被他在一生中培养的思想所吸收。
Post Views: 17
解答: 《博伽梵歌》中提到,人临终时的思绪将取决于他一生所培养的思维模式。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专注于维持家庭生计,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脑海中必然充满家庭事务。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自然的结果。然而,普通人往往不了解自己生命的真正归宿,而只是忙碌于短暂的人生,拼命维持家庭。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没有人会对自己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感到满足,反而常常觉得自己没有给予家人足够的保障。由于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他往往忘记了人生的真正使命——控制感官、提升灵性意识。有时,临终之人会将家务托付给儿子或亲属,说:“我要走了,请照顾好家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即使在死亡面前,他仍然忧虑家庭的未来。有些人甚至请求医生延长寿命几年,以便完成自己未竟的家庭计划。这些都是受困于物质世界的灵魂所患的“病”。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真正的职责——培养奎师那意识,而是一生都执着于家庭,即便在不同的家庭之间不断轮回,也仍然被相同的执念束缚着。
引用: A.C. 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2014年版),《圣典博伽瓦谭》,第三卷,第三十章——第18节